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25、扁鹊见蔡桓公》学案

日期:2022-05-27

这是《25、扁鹊见蔡桓公》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

  2:通畅翻译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句子。

  3:明确课文内容和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2、明确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单回顾先秦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及思想主张。

  二、走进名家名篇:

  1、韩非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时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为韩国公子,汉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

  2、《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扁鹊(   ) 桓公(   ) 腠理(   ) 还走(   ) 骨髓(   )

  2、《扁鹊见蔡桓公》选自       ,作者是     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是   学说的集大成者。

  3、解释横线上的词语

  .不治将益深 将:______ 益:_____ 深:______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_____走:_____

  桓侯故 使人问之 故:______ 使:______  汤熨之所及也 汤:________ 及:_______

  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__________       使人索扁鹊 索:__________

  火齐之所及也 齐:___________        立有间 间:__________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_____好:______  桓侯不应 应:__________

  居十日 居:__________

  四、熟读课文:

  1、范读:注意字音、节奏。

  2、齐读:要求注意字音、节奏,声音洪亮。(1遍)

  3、自读:要求同上(2遍)

  五、课文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材料上。)

  1、论题一:本文是如何记叙扁鹊和蔡桓公见面的情形?填写下表:

  见面次数及时间

  扁鹊 病情 治疗方案 蔡桓公的反应

  第一次 在腠理,将恐深 (汤熨) 无疾

  第二次(居十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三次(居十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四次(居五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论题二: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3、论题三: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扁鹊:

  蔡桓公:

  4、论题四: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六、.教师归纳:本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几个数字来代替.

  35--桓公由病到死共35天.(或者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五个场景.

  4--桓公病情加重的四个过程.

  3--扁鹊提出了三种治疗方法.

  2--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1--故事只有一种结局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