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中班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

日期:2022-06-14

这是中班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

中班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第 1 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纸箱,将冻有幼儿玩具的大冰置于大纸箱里。

  2.锤子、剪子、锯子、钳子、积木、塑料棒、热水、炉子、砂纸等各种工具材料。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及红星。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幼儿将手伸进纸箱洞里触摸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压一压,知道冰是固体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儿一只手摸冰,另一只手摸沙纸,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将摸冰的手拿出来与另一只手比比看,这只手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让幼儿自由感受、探索,说出自己发现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体的、透明的、冰凉的、会融化的……

  二、提出问题

  1.请幼儿观察冰中的玩具,并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取出自己心爱的玩具。

  2.幼儿在实验记录板上画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幼儿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方案贴在白板上。

  三、实验论证

  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采用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4.当幼儿取出玩具后,请幼儿在成功的方法处贴上一颗红星。

  四、交流讨论

  根据冰的各种特性,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办法从冰中取出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1.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在实验中采用过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用热水或太阳来晒,使冰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来了;当用硬的物体敲击冰时,物体比冰硬,冰就会碎,玩具也就可取出来……

  活动延伸:

  如果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放在室外,它们会出来吗,为什么?哪种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动可根据情况进行延续。

  设计评析: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中班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第 2 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盒子、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一个海绵玩具:好可爱的宝宝,老师这还有好多呢!

  1、幼儿通过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感知海绵的特性。现在每人发一个,拿到之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你们玩过这个吗?在家里见过吗?

  2、进一步感知海绵的特性是粗糙的,轻轻地。

  你们自己摸摸看,它们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往这边看,老师可以在前面拿一个玩具捏一捏,让幼儿观察,摸一摸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示范摸一摸)

  幼儿:软软的。(这是如果有幼儿说出这是海绵,老师就要请幼儿说出:你认识这个材料,这是什么?幼儿:海绵。如果没有幼儿说出,老师就要提问提示幼儿:这个软软的东西是什么?幼儿:海绵。)

  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滑不滑?幼儿:滑。

  师:滑滑的。再摸一摸手里的海绵玩具是滑滑的吗?幼儿:不是。老师:那是怎样的?幼儿:粗糙的。

  老师:海绵是粗糙的。我们再来甩一甩,是重重的,还是轻轻地?幼儿:轻轻地。

  老师:海绵是轻轻地。

  二、基本部分

  1、和海绵宝宝玩游戏。

  (1)藏在衣服里

  现在让海绵宝宝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刚才我们的海绵宝宝摸上去怎么样?幼儿:软软的。(如果有幼儿说硬硬的,老师总结:有的说软软的,有的说硬硬的。我们摸一摸,他是怎样的?"软软的"师:软软的,摸上去没有我们的皮肤那样光滑,我们还可以说他是粗糙的。今天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海绵宝宝说他想藏起来,藏哪呢?藏到小朋友的衣服里。(老师示范把玩具藏到衣服里)然后捂起眼睛说我来找了,藏好了吗?幼儿:藏好了。摸摸看,摸上去"软软的"老师:咦在这软软的!这也有,这也是软软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摸一摸,然后老师问幼儿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老师:你也找到了,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

  (2)藏在背后面

  把海绵宝宝拿出来,刚才我们把海绵宝宝藏哪了?"衣服里"他摸上去是怎样的?"软软的"现在继续捉迷藏,我们把它藏在哪呢?背后面。老师示范倚一倚什么感觉?幼儿:靠上去也是软软的。你呢?"海绵宝宝靠在后面什么感觉?"幼儿:软软的。老师:"你觉得还有什么时候靠起来是软软的?在家里的时候靠起什么是软软的?"(床、沙发等)他们靠起来感觉软软的,它的里面肯定有"海绵"

  (3)藏在屁股下面

  海绵宝宝休息一下,(老师示范把海绵宝宝放在大腿上)海绵宝宝又要藏了,这次他要藏在哪呢?(有乱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说,让海绵宝宝休息我就告诉你。)这次他要藏在屁股下面,(老师示范把玩具放到屁股下面)上下动一动、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幼儿:软软的。老师:舒服吗?幼儿:舒服。老师:给你的感觉有点像坐在什么上面了?幼儿:坐在沙发上。老师:软软的,感觉很舒服!

  2、幼儿两次尝试用盒子装海绵宝宝。

  (第一次)幼儿运用自己的感知选用大盒子装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让他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还想藏一个地方,藏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看,这里是什么?(老师吧桌子上面的布掀开)猜一猜,这次海绵宝宝藏在哪里?幼儿:盒子里。老师:想想看,你的海绵宝宝会藏进那个盒子里?能藏进去吗?谁来试一试?

  (请小朋友上来选盒子,小朋友上来后选一个盒子)你觉得你宝宝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为什么?幼儿:因为盒子大,宝宝小。我们来比一比(老师两手分别那盒子和玩具,举起来让幼儿观看说出结果)老师:怎么样?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盒子和海绵宝宝谁小?幼儿:盒子大,海绵宝宝小。老师:所以海绵宝宝能放进去。

  老师拿出一个小盒子问幼儿:为什么不选这个盒子呢?幼儿:因为它太小了装不进去海绵宝宝。老师:一会我们试一试。

  现在每个人到前面来选一个盒子,想办法把海绵宝宝放进去,女孩先来,坐在座位上试试看,把海绵宝宝藏进去。(有的小朋友觉得盒子太小了,就到前面换盒子,老师就要问幼儿:你觉得宝宝藏不进去是吗?幼儿:是。老师:那你选一个回去试试吧。

  老师巡回观看问幼儿:都装进去了吗?幼儿:都装进去了。老师:你觉得你的盒子怎么样?幼儿:我觉的我的盒子正合适。老师:你的呢?幼儿:我的盒子也正合适。

  (观察找一个把玩具宝宝藏到小盒子里的幼儿,如果装不进去,老师发现了就帮助他一起装进去,然后问幼儿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你刚才装进去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海

  绵宝宝总是跑出来,你是怎么把它放回去的?(幼儿回答不出来,就请这个幼儿到前面来)你到前面来给我们做一做,老师两手分别拿盒子和玩具,举起来比一比,让幼儿看出来玩具大,盒子小。然后请上来的这个幼儿装宝宝。(幼儿边做边用到哪些动作的时候,老师在旁边也要做出来,并说出动作的名称,如:按一按。)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它用了什么动作把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幼儿:按一按。

中班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第 3 篇

目标:

  1. 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 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 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准备:

  1. 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 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1. 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 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 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反思:

  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中班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第 4 篇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2、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知道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动物。

  3、了解蜗牛的危害和人食用蜗牛的好处。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用书:《蜗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蜗牛”图片,激发幼儿对蜗牛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你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捉到蜗牛?为什么?

  (2)教师请幼儿大胆上台讲述。

  (3)教师小结:这是蜗牛,蜗牛有眼睛、口、足、壳和触角。它的壳是螺旋形的。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与习性。

  (1)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蜗牛。

  教师:请你们仔细看看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头在哪里?头上有什么?有没有脚?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蜗牛的生活习性。

  教师:蜗牛喜欢吃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蜗牛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你知道蜗牛是怎样过冬吗?(冬天长眠,躲进壳里,并用黏液封住壳口,它是十分耐饥)

  3、师幼讨论蜗牛的危害和人们食用蜗牛肉的好处。

  (1)教师: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可是现在又有人养蜗牛,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蜗牛肉可以吃)人们吃蜗牛肉有什么好处呢?(蜗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人吃了不会发胖,蜗牛肉还可以治喉咙痛、耳聋、哮喘等疾病)

  (2)教师小结:蜗牛真有趣,是个腹足动物,他对人类有害,会吃掉树叶、草和蔬菜。可是它的肉有能给人们食用。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一同观看幼儿用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