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一等奖

日期:2022-04-09

这是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一等奖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西北地区》教案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展示) 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 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 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 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想一想: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读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 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说明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师: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平 坦开阔,西部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塔里森盆地 中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码干沙漠,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 丘。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

  提问: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x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x疆地形的显著特 征是什么?

  板图:x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画)。

  指图讲解:x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畺”,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 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 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

  出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 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 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x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 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读图: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

  师: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 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 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 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思考:有人说,在西北地区水贵于金子,你同意吗?为什么?

  师: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就农业来说,水源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提问:请问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畜牧业)

  思考:假如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农场主,要建个畜牧业基地,你觉得建在哪里比 较合适呢?能在图上画出来吗?还有什么地方可建畜牧业基地呢?

  展示投影:由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这里的草场资源呢?山上是冬季 牧场还是夏季牧场?为什么?这就是x疆天山山地牧场,因水热条件引起牧场分布具有垂直 分布的特点。

  提问: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适当发展什么农业?(种植业)

  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的可性不大,那么水从何而来 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种植农业区可能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师:对,大家的眼光不错,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 了水,而发展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师:夏季,因为夏季时气温高,冰雪融化。

  提问:那么,怎样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介绍坎儿井原理。

  师: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处好方式。

  小结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要有水灌溉,那么这种农业,我们叫做“灌溉农业”。师:西北地区流行一句话:麻雀、孔雀东南飞,这话什么意思呢?

  要想发展西北就必须有世界眼光,而世界发展的出路无非是工业化问题,怎样才能迈 上工业化的道路呢?让我们找找西北地区发展的优势。

  展示: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图。

  提问: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西北的交通情况怎

  学生回答。

  小结: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 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示图片:有关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动物遭杀的图片。

  过渡:但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在资源开发 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西北地区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它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但我们开发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课堂练习

  1.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沙漠,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地区。

  2.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

  3.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 。

  4.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西北区的有_______ 、_______。位于青藏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

  5.青藏地区著名的畜种有_______ 、_______、藏山羊。

  五、作业布置

  西北地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呢?

  六、板书设计

  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3.地表景观(由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1.主要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x疆山地牧区

  2.种植业少,为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x疆沙漠绿洲)

  三、矿产资源丰富:(x疆)石油、天然气;(甘肃金昌)镍矿;(内蒙古)煤

  四、生态环境脆弱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一等奖第 2 篇

 西北地区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个神秘而多彩的地方,塞外风情、多民族的文化无不吸引着同学们。本节教学中课堂导入部分利用几首古诗所反映的地理场景导入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同时,图片也更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展示西北地区的区域图使学生对于西北地区的范围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了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这样而来的认知容易被学生记住,既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兴趣。通过视频何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讨论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归纳,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的认识。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对西北地区环境特征形成的原因的分析。绝大部分同学有所掌握,但还是有部分同学难以理解,需要在课后辅导中补充。通过这堂课我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一等奖第 3 篇

一、课前精心备课

地理学科是一门亦文亦理的学科,如果单纯用提纲的形式让学生探究,也许学生会直接把知识从课本中找出来,不会理解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在课前我考虑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实际的教学情况,先制定学习任务:①掌握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②学会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联系,让学生明确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问题的设置适量和适度以及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我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上设计了针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环境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必修一有学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对教材的阅读,归纳出西北地区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具体影响,同时再次回顾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学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体会过程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课中悉心“引”“导”

通过颇具西北地区特色的图片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趁机说,西北地区与我们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大不相同,为什么呢?我再出示西北地区的地图,学生根据前面学到的区域知识,利用地图,自己画出经纬线,归纳出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特征。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然后通过观察图片,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最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我便给出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回答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环境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时,我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由于问题比较多,集体讨论肯定会导致用时太长,影响课堂的进度,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指定讨论题目,对小组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以引导为主,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最后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之间進行合作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过后继续引导学生归纳,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有影响,那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有影响吗?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这样有效的解决了课堂容量较大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表达能力。

在对重点问题掌握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典型例题“根据图示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描述M城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通过题目的联系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掌握程度,再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我留给学生课后作业“假如明年暑假你到西北地区去旅游,针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行前你一般要准备哪些物品,旅行中需要克服哪些自然环境的问题”通过这节课学生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了解,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能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难题。

三、课后多反思

每一堂课都有成功与失败的一面,需要在反思中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在完善中得到修正和提高。除了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外,我还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交谈中我也有很大的收获,如同学们发应课堂上指导学生识图定位方面强调不是很到位,小组合作后的交流显得有些仓促,如果能留出时间给学生整理和消化会更好些等等。

另外老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课前充分备课,把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尽量想全,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地理学科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体现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给予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新天地,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所有这些,将鞭策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精益求精。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一等奖第 4 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我力争做到以下两点:

  一、突出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1. 运用地图,认识两大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认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从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学习的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地图,提供相应的问题在图中找到并在学案图上指出来,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经过这样的训练,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2. 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区域地理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人口特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让学生掌握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去认识一个新的区域。

  3.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在这节课中,有很多是要让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如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变化的原因等,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这种综合分析实际是在发现影响某一特征形成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找出主导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个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对该特征形成的影响程度是分析过程,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联系起来勾画地理特征形成的全貌,是个综合过程。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某一新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4. 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所以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在这节课小结的时候,我让学生比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区域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以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

  二、紧扣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进行教学。

  为了突出该区域的地理特性,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没有面面俱到。以西北地区为例,从突出区域地理特征的角度看,我抓住“干旱”这一地理特征来认识西北地区。整个教学活动分为五步,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在图中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的省区,为分析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干旱做准备。第二步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由于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使得本区降水不多,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而且越往西降水越少。因此,“干旱”是本区突出的自然特征。第三步在这种自然环境下河流、植被会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干旱环境有个感性认识:由于干旱,地表风蚀、风积作用显著,沙漠、戈壁景观处处可见,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于此;由东向西,地表植被由草原──草原荒漠──荒漠逐渐变化;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第四步师生共同归纳西北地区个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五步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干旱”条件下农牧业的特征,分析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很容易理解: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使本区草原广阔,成为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因此,本区农业生产必须引水灌溉。

  要完整地突出干旱特征,还应讨论“干旱”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于干旱,本区植被差,广阔草原由于人类对草场只放牧不养护,草场普遍超载,导致草场退化,沙漠面积扩大。因此,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是本区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要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但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把这个问题设置在本节课的课后作业。这样的设计既是本节内容的延伸,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采用以上步骤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抓住“干旱”这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和探究方法。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如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