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中班教育随笔

中班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

日期:2022-04-1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是优秀的中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

1、中班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

  我班有三对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他们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缺少了母爱,我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因此,在幼儿园了我会更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

  记得一次活动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的一家》这一课,我问孩子们:“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干什么工作?”孩子们个个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爸爸和妈妈的名字,自豪的说着他们的工作:“我爸爸开汽车、我妈妈卖衣服”。“我爸爸和妈妈玩大棚”。“我爸爸盖大楼、我妈妈在家给我做饭”。这时,张晗站起来说:“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问:“张晗,你说什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说着,张晗伤心的哭了起来,我望着留着泪水的小张晗,不相信这是真的,急忙安慰她说:“他们没有离婚。”张晗说:“妈妈走了,不在家了。”我说:“妈妈是出去干活了。以后会回家的。”“真的,他们离婚了。”我看到伤心的张晗,真不知道,说什么来安慰她。

  下午,离园时,张晗对我说:“老师,妈妈今天不来接我了,妈妈回姥姥家了,她在姥姥家吃饭,不在我家吃饭了”我看到张晗不高兴的小脸,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以前,离园时都是妈妈来接她,吃饭时有妈妈陪着,可是现在,妈妈去姥姥家了,在姥姥家吃饭,不能来接她,也不能和张晗一起吃饭了,她能不伤心吗?要离园回家了,张晗是盼着妈妈来接她。我该怎样来安慰她呢?此刻,在张晗面前,我的一切语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张晗那稚嫩的声音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也常常提醒我,要给父母离异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孩子等你长大了,也许你就会理解父母,也许你就不会这么伤心难过了。孩子,我只能给你更多慈母般的爱,用心呵护你、关心你。

2、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对调皮的孩子多点关爱》

  在班里,往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得到我们更多的关爱,而那些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我们的批评,但仔细回想起来,其实那些调皮捣乱的孩子,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陈志豪小朋友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也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一起玩。但在我的观察中,陈志豪小朋友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非常愿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活动,他都积极的参加,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它与人交往的方法不太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有意识的与他进行接触,有时摸一下他的头,有时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有时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陈志豪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较棒,在活动时,我刻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陈志豪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让我们给那些调皮的孩子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爱护,换种态度看他们的顽皮。

3、中班老师教育随笔《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优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虎,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

  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4、幼儿园教师中班教育随笔《对调皮的孩子多点关爱》

  在班里,往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得到我们更多的关爱,而那些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我们的批评,但仔细回想起来,其实那些调皮捣乱的孩子,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陈志豪小朋友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也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一起玩。但在我的观察中,陈志豪小朋友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非常愿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活动,他都积极的参加,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它与人交往的方法不太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有意识的与他进行接触,有时摸一下他的头,有时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有时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陈志豪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较棒,在活动时,我刻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陈志豪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让我们给那些调皮的孩子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爱护,换种态度看他们的顽皮。

5、中班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

  我班有三对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他们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缺少了母爱,我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因此,在幼儿园了我会更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

  记得一次活动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的一家》这一课,我问孩子们:“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干什么工作?”孩子们个个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爸爸和妈妈的名字,自豪的说着他们的工作:“我爸爸开汽车、我妈妈卖衣服”。“我爸爸和妈妈玩大棚”。“我爸爸盖大楼、我妈妈在家给我做饭”。这时,张晗站起来说:“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问:“张晗,你说什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说着,张晗伤心的哭了起来,我望着留着泪水的小张晗,不相信这是真的,急忙安慰她说:“他们没有离婚。”张晗说:“妈妈走了,不在家了。”我说:“妈妈是出去干活了。以后会回家的。”“真的,他们离婚了。”我看到伤心的张晗,真不知道,说什么来安慰她。

  下午,离园时,张晗对我说:“老师,妈妈今天不来接我了,妈妈回姥姥家了,她在姥姥家吃饭,不在我家吃饭了”我看到张晗不高兴的小脸,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以前,离园时都是妈妈来接她,吃饭时有妈妈陪着,可是现在,妈妈去姥姥家了,在姥姥家吃饭,不能来接她,也不能和张晗一起吃饭了,她能不伤心吗?要离园回家了,张晗是盼着妈妈来接她。我该怎样来安慰她呢?此刻,在张晗面前,我的一切语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张晗那稚嫩的声音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也常常提醒我,要给父母离异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孩子等你长大了,也许你就会理解父母,也许你就不会这么伤心难过了。孩子,我只能给你更多慈母般的爱,用心呵护你、关心你。

6、幼儿园教师中班教育随笔《关爱孩子,感动无处不在》

  和孩子一起跳舞,简单的一句话,但是蕴藏着深刻的含义。我们经常说,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当我们着手于一些问题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忽略了孩子,习惯性的用成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评价事物。《和孩子一起跳舞》这本书令我印象特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个小故事。而故事的精彩之处,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完美的修饰,却只是因为这些故事的朴实,简单。故事体现的是一个幼儿教育者用心描写的生活,作者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如此真实的显现在我眼前,每个孩子在作者的笔下就像一个个小精灵,那样的生动,那样的富有个性,实在让我感动。

  在中国,盲人、聋哑人,身体有残缺的那些被称为残疾的孩子,都是有特殊的教育机构尽进行培养教育,而在美国,这些孩子与身体健康的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在最普通的环境中享受同样的教育,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值得赞同。作者在书中描写到的许多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都值得值得深思,我们对于孩子的思考,对于孩子的用心,是否像她一样,对于每个普通的孩子,都要像“瑞秋”“盖尔”,那样的负责与耐心。也要对每个像“瑞秋,盖尔”的孩子如常人一样的耐心教育、引导。作者做到了,让我很感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故事中那些孩子的母亲也让我感动,他们对孩子的用心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中国许多父母常嚷着,“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要碰,这是不允许的……”。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时候习惯于灌输我们,命令我们,掌控我们,当然,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改变了,学会听取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的空间大了,对孩子的自主的意识也有所了提高,但是一到关键的时刻,大多数孩子都是被掌控的对象。而书中提及的几位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显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十分尊重自己孩子的想法,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给予足够的信心,不会因为孩子饿年龄小而限制他们的活动,从小培养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给了孩子充足的自主的空间,这种状态下成长的孩子是独立的,自主的,完整的,也可以说是成功的。

  吴放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对每个孩子的用心,都让我感动。 当然,书中除了让人感动的许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中西方教育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尤略之处,书中提及了多领域多角度多方面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都给了我们很多借鉴之处。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有关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翻一翻这50封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7、中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用关爱培养孩子的“莲花品质”》

  善良是由内到外的,由心灵到行为的重要准则,而非一个虚幻空泛的口头概念,它有着具体的行为标准及现实意义。在孩子的人生画卷中,家长担任着起草框架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对孩子品德的教育,对真善美的引导。什么才是孩子善良教育的强心针呢?专家建议家长用关爱引领孩子回归善良本性。

  日常生活中,家长向孩子表达关爱的方式有许多:以身作则,给予孩子的种种帮助必须具有正面意义;对孩子的善良表现适时赞美,对错误也要及时批评指正;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重视,新人孩子,了解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透过语言动作,让孩子体会家长的关爱;等等......

  我们的愿望是,从今天起到永远,每个孩子都心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养成“莲花品质”,告别劣童标签,健康成长,愉快生活,为美好的世界注入清新及爱意!

相关文章

《中班反思随笔3篇》:中班反思随笔第1篇  我班的教室在3楼,每次小朋友排队下楼梯时,都会手扶着幼儿扶手。由于扶手是沿着楼梯的走向加设的,扶手会由上而下越来越贴近楼梯台阶。所以孩子们就发现了

《中班教育随笔200字3篇》:中班幼儿教育随笔200字第1篇  秉禄是个虎头虎脑、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今年九月刚转入我班的,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  早上入园时,他会牵着妈妈的手,主动跟老师打招呼:&ldqu

《中班随笔3篇》:中班随笔第1篇  任奕冰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叽里呱啦说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