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20

这是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等奖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价值的含义

(2)人的价值内容和评价

(3)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树立为他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新课教学

(一)人的价值

1.价值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两点:

(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

(2)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二)人的价值

(1)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即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人的社会价值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人的自我价值

(2)评价(由学生讨论)——人生的价值是贡献还是索取?

?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贡献,而非索取。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

?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比较价值、人生价值与价值观

?

 价值

 人生价值

 价值观

含

一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贡献和索取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涵

对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的概括

人生领域

的价值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联系: ①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

②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结束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好的也有坏的,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说。

2.课堂练习:略

3.课堂小结:略

五、板书设计

价值的含义

价值与价值观 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

价值观的含义及导向作用

六、教学反思:

人和事物的价值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具有相当大的理论难度的问题,也是一个成长中的高中学生经常在思考的问题,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我先是带学生一起观看洪战辉的视频资料,从具体事物的价值着手,然后引入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价值的关系来让学生真正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把握。另外,在这节课上,我把洪战辉的事迹贯穿于整个课堂,可以说,从他身上,学生无形之中就能够真正懂得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可以明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样,既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也达到了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强含义以及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2)懂得国家的发展富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懂得要从平时点滴做起,争做好学生,也是为了国家富强,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教学难点:认识当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国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五千年来,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始终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那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梦”重要内容,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什么“富强”在首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学习,全面分析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观。

二、理解“富强”含义

1、中国名人故事

2、游戏:名人名言连连看。

3、分享富强:生活消费水平,本地的变化。

4、富强定义

富强不仅仅经济的富裕,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强大。

板书:富强=富裕+综合国力强大

(2)综合国力如何理解?

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

三、历史回眸——走向富强的历程

1、播放视频:国家衰弱历史——国家抗争历史——国家艰辛历程

2、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小组交流并发表感想)

3、教师小结:

66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四、现阶段我国国情。

1、对比中、美、欧综合国力对比,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讨论

3、小结:直视差距,勇于面对,大步向前。

五、展望未来,目标宏伟。

1、“两个一百年”宏愿:

第一个百年目标:到中国*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二个百年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思考:两个目标实现时,同学们多大了?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就是“两个一百年”宏愿实现的主力军和主人翁。我们要看到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道路却是坎坷的,这是因为在通向富强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拦路石阻碍富强的实现。

3、合作探究:搬掉富强道路上的绊脚石

①农业不发达,农民收入低

②中国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品牌稀少,

③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

④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突出,

⑤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较大;

⑥人口多、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

⑦腐败问题......

(1)请就其中一个问题,具体谈谈如何解决?

(2)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

1、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每一个公民,我倡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结合24字和生活小事,我们怎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爱国

1、教学选题: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选题目的:弘扬爱国主义,既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中国精神、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的需要,把握爱国主义科学内涵,有助于深刻认识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使人们的爱国情感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层面,唤醒和激发主人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意义。

3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树报国之志打下认识基础。

4、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首先,这是理性把握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关键;其次,有助于将“中国梦”化作“我的梦”,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

5、教学步骤: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课前设疑启发——借助PPT多媒体课堂教学——布置思考题——课后交流、反馈评价的递进步骤。

6、微课视频教学时间:15分钟。设疑启发思考、交流反馈评价等环节在课后进行,以访谈视频片段的形式融入微课视频中。

7、评价与反思:学生在认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的认识上,有较大飞跃。学生普遍表示:通过学习更明确了每个人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对个人和小家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所选用的资料和图片紧扣主题、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指出教学过程存在为了赶时间导致的节奏过快、理论深度和展开度不够等不足。

8、教案正文:

爱国主义历来是世界普遍推崇的高尚情感,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这一恒久美丽的情感,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是一个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今天,我们如何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国家和我们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爱国,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就是: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包括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首先,爱国主义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一、爱国主义的涵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山水图片)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板书)

首先,爱国主义是朴素而深厚的感情

奥运赛场、升旗仪式等特定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一种语言难于表达的情感在我们心中涌动。一份关注关心、一份期待和祝福、满怀的自豪和骄傲。。。。。古今中外,许多人用真挚热烈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这种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南宋陆游《示儿》,用质朴和深情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关心和牵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然后,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爱国主义情感,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其次,要真正认识到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指的是,个人的处境取决于国家的发展状况,国家的兴衰决定了个人的荣辱。通俗讲,有了“大家”的发展,才有个人和“小家”的幸福。“国泰”才能“民安”,国家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

现在的我国,其乐融融的一家、安享晚年的老人。。。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但是,同样是中国人,旧中国时代境况很不相同;同样在一个世界,一片蓝天下,包括叙利亚和速马力等地区的人们生活完全不同。图片展示:叙利亚儿童、索马里难民。(旧中国生活场景)电影《斗牛》中争抢一碗牛奶、衣衫褴褛的儿童、儿童团。从中,我们通过与旧中国的纵向对比、与同时代其他地区民众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今日个人和小家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和平繁荣的新中国、新时代。

这种依存,一方面体现在国家的环境深刻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另一方面,国家是个人和小家的最坚强的后盾。

抗震抢险、抗洪救灾利比亚撤侨

在特定时刻,我们会发现,一家一户难于克服的困难和磨难来临的时候,祖国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邓友梅:“不论你多有才,不论你多有名。如果你没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那么你将什么也不是”。

再次、情感的升华。对祖国、民族和文化有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

有归属感、认同感,才会以主人公的角色来思考和担当,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才会产生民族自尊自豪感,才会去继承和汲取中华文化中的优良和宝贵的精神遗产,并将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弘扬中国精神。对那些深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人,祖国的尊严和荣誉高于一切,爱国心成为他们心中强大的精神力量。

钱学森: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的奖赏。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目: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一目在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说明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主要看他的贡献。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3)运用目击者的沉默和已故文人的气节事例,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在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教学难点:对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策略】

  实例分析与文本解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个了解。

  二、讲授新课

  (一)价值的含义

  教师:当同学们外出旅行时,要带哪些东西呢?

  学生:一个小组依次回答。

  教师: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呢?换洗的衣物是为了干净和清洁而带的,相机是为了捕捉美好瞬间、日后的回忆而带的,杂志是为了旅途的消磨时光而带的,手机是为了通讯联系而带的,水是为了解渴,而干粮是为了充饥而带的,钱是为了购物消费,身份证是为了登记注册而带的。(板书干净、清洁、回忆、消磨时光、通讯联系、解渴、充饥)。这些词我们概括一下,它们都代表着我的需要,而换洗的衣物、相机、杂志等有满足我这些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我们称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

  学生:在教材中划出价值的含义。

  教师:在这个概念里,要注意价值是两个方面的组合: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同学们再看看这个含义上方的虚框里的一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所说的这些属性和我们刚才划出来的价值的含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教师:也就是说价值的含义放在这些具体的领域上都能成立,同学们把教材上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两个词圈起来。

  教师:在价值的含义里有个词,是主体,在哲学上,主体通常是指人。与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词是客体。所以,我们可以说价值所反映的是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板书关系)。而我们前面所举的那些例子中的客体都是一般的事物,反映的是我们人和一般事务的关系,但生活中除了面对人和一般事物的关系外,还要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当我们把客体具体化为人的时候,就出现了人的价值这一概念。

  (二)人的价值

  教师:人的价值是指什么呢?譬如说我,我的价值是什么呢?套用概念,是我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主体当然是你们喽,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这个属性和功能是指?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具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另一方面,我毕竟不是蜡烛,当我天天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补充能量,所以,在每个月的某个日子里,工资卡上的数字必定会多点出来,而且在节日的时候,也必定会收到一些学生的短信问候。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学生:划出人的价值的含义。

  教师:这个含义我们来分解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也就是对社会做贡献,这个贡献可以是物质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财富,同样的,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享受社会的回报,这个回报也可以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所以,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那么,如果只奉献或只索取,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只有奉献而没有索取,那么没有人有能力进行持续的奉献;如果只有索取而没有奉献,那么最后连索取的对象都将不复存在了。所以,贡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

  学生:从第二段的第三句开始朗读。

  教师:是的,像我们父母在为我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时候,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以同样的劳动来回报,但是可以对父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问候。

  (三)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教师:我们学习了价值和人的价值,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的价值和普通的物的价值的关系是什么?比如我面前这台电脑,它能满足我上课、上网、聊天的需要,那么它自己在满足我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什么变化呢?是一天不如一天还是一天强似一天呢?

  学生:在折旧,磨损。

  教师:是的,它自己只是在满足主体的需要,而自己不是享受者。但人的价值却与此不同,我除了满足社会及他人的需要,同样的也要获得社会及他人的回报,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人的价值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大家把这点记在课本96页的虚框的问题下面。

  学生:记笔记。

  教师:这是二者的'区别。那么二者的共同点呢?某样东西对我越有用,那么它的价值就越大,我越离不开它;所以某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也就越有价值,社会及他人就越离不开他。因此,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评价都是主要看他们对主体的贡献。

  学生:划出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教师:我们身边被我们记住的,也都是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贡献的,比如我们的父母。把视野扩大了之后,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凡是被人记住的,流芳千古的都是对人类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譬如司马迁。陈春澜,吴斌等等。他们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通过社会的无限性而成就了自身的不朽。当然,这些都是杰出人物,我们作为普通人,只要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劳动就是贡献社会和他人。譬如说,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当我们作为学生的时候,当我们作为路人的时候,当我们作为目击者的时候?

  学生:依次回答。

  (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师:当我们作为目击者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说出事实真相。但是也有少数人选择了沉默。譬如(幻灯片出示材料)。

  问题1:对于目击者的沉默,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请3位同学讨论,发言。

  教师: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对这种沉默予以谴责,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社会意识背后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在谴责之前似乎应当看看他们沉默的原因。(幻灯片出示材料)。

  问题2:现在该如何对待目击者的沉默?

  学生:请3位同学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到同情的立场上,但绝对不提倡学习和效仿。问题3:目击者的沉默,谁之过?

  学生:讨论。

  教师:这是事发校方的错误。为什么你认为他是错的?

  学生:讨论。这是把正义公平真相生命屈从于面子。

  教师:当某人认为正义公平真相的价值比面子形象等要高的时候,他会选择说出事实,不再沉默,反之,则会低调处理不做解释。这就涉及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先找出价值观的含义。

  学生:划出价值观的含义。

  教师: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一个反作用。由于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所以这个反作用是通过影响人而完成的。因此,我们着重要探讨的是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刚才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已经看出了,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这是第一方面。

  学生:划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师:正义公平真相生命高于面子,这其实说明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些东西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回避不可丢弃的,像就读书人而言,知识气节人格等也是无法回避和丢弃的,(出示材料)讲述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导向作用。

  学生:划出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导向作用。

  教师:归纳原理方法论。

  (五)总结

  三、板书设计

  四、作业

  《课时训练》第十二课第一框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过去当老师,被别人检查教案;现在当教研员,检查别人的教案。到底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大抵来说,大家都会搬出这么几条:

  格式完整——有课题,有学情分析,有目标,有重点,有难点,有课时安排,有教具准备,有教学流程,有作业设计,有板书设计,有教学反思。

  内容具体——一篇课文的完整设计,总得有个千把两千来字吧。

  字迹工整——为什么要工整?那是因为领导要检查啊。

  且这样的要求,不管你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一个样。

  于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检查,老师们开始了集体备课——所谓集体备课,大抵是分一下工,每人负责1~2单元,然后从网上或者朋友那里,找一些现成的教案,发给年级组的老师们共享。

  老师们真的会用这样的教案吗?根据我的长期观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部分老师是基本不用的。因为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教学风格不同,学生学情不同,怎么可以用千篇一律的教案呢?

  那么,这些成批克隆的教案,什么时候有用?检查的时候!

  领导说,最近一个星期,要检查教案了。于是,老师们拿出崭新的老早打印好的教案,开始补写反思——所谓反思,就是在每个教案的后面,写几句不痒不痛的话。一般来说,2-3行,且多用红色字体。表示,我是认真反思过的。

  面对这样崭新的教案,我常常无语。

  2

  静下心来想一想,写这么繁琐的教案,到底是为了什么?

  教案是什么?教案,即教学方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写给检查的人看的。

  说句大白话,当下的大部分教案,不是为教学服务,而是为检查的人服务的。

  问题出在谁的头上?当然是检查的人头上。

  那么,检查教案的人,能不能不看这种八股文一样的教案?查什么?查个性化教案。

  比如,有的老师喜欢把备课夹在书页中。在字里行间写点文本细读,然后夹一张便签,将教学目标和大致的程序写一写。这也行。

  比如,有的老师喜欢把过去用过的备课本保存下来,这些备课本,记录着前几轮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甚至有过去学生的错误作业分析。这也行。

  比如,有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有足够的自信,向领导提出,我可不可以不写教案?我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学习,记录学习个案,记录错误作业。至于教案中的目标啊,环节啊,都在我的'脑子中。作业呢?当然会精心设计。这也行。

  再比如,有的老师,什么都不写,认真地做PPT。PPT做好了,教案也就写好了。当然也行。

  当然,刚步入教师队伍,教案还没有入门的老师,必要的规范格式,写个三五年,也许是必要的。(哈哈,为了避免误读,故意把这条用蓝色标出)

  也许你说,这样自由写教案,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不会啊,管理者进入课堂听课,看课堂效果呀。听的过程中,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看课堂目标适切与否,看教学现场是否足够精彩。听课,完全可以看得出老师是否真的备过课。

  也许你会说,领导很忙,哪里来的时间?

  哈,还有比进入课堂听课,诊断课堂更重要的事情吗?当然,领导要是觉得还有比课堂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没辙了。

  3

  关于教学反思,也值得反思。

  真的每课都需要写反思吗?我以为,为反思而写的反思,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那种两三行字的反思,能有多少质量?写了,还不如不写。

  我以为,真正有价值的反思,是抓住课堂中的某些事件——或成功的片段,或失败的案例,从现象到本质,做深度的思考。这样的反思,才是有效的。

  也许你会问,平时工作那么忙,哪里那么多时间写反思?!

  别急,我不是说每课都得写反思。而是,有感触的时候就写,没感触的时候就不写。

  也许,你还会问,那么,我一学期都没感触怎么办?

  好办,你可以下岗了!

  如果你教一个学期,对自己的教学一点感触没有,那你还教什么书?

  4

  再来说说公开课备课吧。

  上了不少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公开课。有些老师问我,张老师,你把教案传给我,学习一下。我说,我没教案。人家不信,以为我藏着掖着。

  哈,最近两三年,我的大部分公开课,还真没有教案。

  没有教案,不表示我没备课。我备在心里,备在PPT上。

  为什么不写教案?故意不写!

  什么?公开课不写教案?

  是的!这几年,我一直这样的。

  为什么公开课故意不写教案?

  且听我说来。

  我常常收到一些老师发给我的教案——有的甚至是已经成名的老师。大部分的教案备得都很详细,一课时的教案多达五六千字。老师问什么问题,学生答对了怎么引导;学生答错了,老师怎么引导。有的还预设了三四种不同的回答——当然,老师的评价语也有三四套。

  累啊!

  读这样的教案,我常常有一种读剧本的错觉。

  课堂,不是剧场;学生,不是演员。预设得细致一些没错。但是,学生的回答,岂是你可以预先写出来的?你的回应,岂可做到滴水不漏!

  再说,写在教案上的语言,是什么?书面语言!

  课堂上的语言是什么?口头语言!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听有些课,觉得老师在背教案?因为他把教案中的书面语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语言固然优美,句式固然齐整,但,这样的课,听着累,学生也往往云里雾里。这不是交流,而是在卖弄才情!

  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薛法根等老师的课,为什么会给你如沐春风的感觉?因为,他们都是用很朴实的口语,在和学生交谈,而不是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在给学生朗诵。

  上个月,我和薛法根老师同台上课。他的《匆匆》一课的教案,多少字?不超过300字。我相信,如果不是组委会印资料需要,也许,他也不会写。

  没有写教案,不是不备课。

  备课的力气花在哪里?细读文本,寻找这篇文章和别的文章不同之处,思考教学的目的,安排教学板块。脑子里,想好几个环节,想好几个主问题。至于教学语言,随机生成。

  这样,你的脑子里,便没有了教案的束缚。

  你不用刻意去关注,学生的回答用哪句妙语去评价;

  你不用刻意去经营,哪个环节的过渡语该怎么出彩;

  你不用刻意去追求,哪个教学节点该博得老师掌声。

  你不会在乎这些,因为,你知道自己为学生上课。

  把教案写短一点,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自由一点,潇洒一点。

  把教案写长了,课就短了;把教案写短了,课就长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