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富贵不能移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2-28

这是富贵不能移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富贵不能移教学设计一等奖

富贵不能移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反复诵文章,培养文言语感

3、初步感知,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并初步感知“大丈夫”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理解“大丈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谦恭的询问曹操“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两人就此话题进行了讨论。那么在战国时期,同样景春也谦恭的询问孟子“什么是大丈夫?”并展开讨论,那么,古往今来,提到“大丈夫”这个词,出现在你脑海里的人物是谁?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观点和想法)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心中对于“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板书:富贵不能淫)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

二、审题辨体

理解文章的标题《富贵不能淫》确定文章的体裁:

富:富裕 贵:显贵,禄位高 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

淫:按古语正解,应译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 另一种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题解:由题目我们可以明确孟子的观点和立场。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了解作者(PPT展示)

1、出处(课下注释中,出处以及对于《孟子》的介绍)

2、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继承了孔子的“仁、义、礼”并扩展了“智”。

四、读文识字

1.快速浏览,自由朗读(整体通读文章,划分停顿,注意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自我纠正读音、停顿(强调“冠”和“女”的读音)

3.自由朗读一遍,初步感知文章

五、理解内容

1.学生分小组研读翻译整篇文章

参考书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可以联系上下文,借助小组内组长和其他组员的帮助。

2.各组之间沟通交流本组不理解的内容

3.四个小组分别翻译一小段话,展示成果(教师引导补充个别知识点以及个别字的翻译)

六、探求中心

按照文章的翻译顺序

1.为什么公孙衍和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为什么他们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因为他们是纵横家,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注意:“安居”的翻译

教师补充:

纵横家:

看课下注释给到我们是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是:纵横家,那么什么是纵横家呢?在这里给同学们解释一下,《战国策》中这样形容纵横家:“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纵横家能够在时代里起到“虽一人之力,强于百万之师”的作用。现在同学来猜测一下,什么是纵横家?(学生自由回答)

没错,纵横家是战国时期进行政治外交的一类人。

2、总结第一段

景春以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为例,向孟子请教关于“大丈夫”的定义和理解。在景春的眼里,像张仪和公孙衍这类纵横家就是所谓的大丈夫,这也是对于纵横家的一种肯定。

同时也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什么是大丈夫?

3、再读第一段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是”的翻译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中“顺”的翻译,以及什么是“妾妇之道”?

古代女子有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妾妇之道”的表现是什么?顺从,在这里孟子用“妾妇之道”来比喻什么?比喻纵横家的行为

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应该是这样的,“和而不同”。那么这里面的“妾妇之道”的本质是指在权、利面前无原则的行为,如张仪等人,知识顺从秦王的意,就好像以前的太监,婢女之类的,一味顺从,没有原则。

那么这里,孟子对于公孙衍和张仪这样的纵横家是持什么态度的?(挖苦、深恶痛绝)

6、接下来,孟子就对“大丈夫”展开了论述,论述了称的上“大丈夫”的人具备的条件?

注意:“得”和“志”的翻译,以及使动用法的翻译

大丈夫应该拥有“仁、义、礼”

要有“得志和不得志”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比较一下:“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再读文章,体会孟子的观点

六、布置作业

这是一篇议论文,课下小组用议论文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结构

找出孟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富贵不能移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 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 指导感情的表达

6作业 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富贵不能移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文本,识记重点字词,背诵精彩片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观点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大致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理解并恰当运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杨礼赞》,茅盾说:“白杨树,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学生回答) 每个人心中都有大丈夫的定义,在孟子的眼里什么是大丈夫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个读

  公孙衍(yn ) 丈夫之冠(uàn)

  妾妇之道(qiè ) 不能淫(yín)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三、读懂大意

  1、小组合作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疑难问题小组代表提出。

  2、课堂讨论

  3、及时巩固

  通假字:女

  词类活用:冠,淫,移,屈

  古今异义:安居,熄,正,命

  翻译句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读出理解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呢?

  背景介绍战国纵横家(出示ppt),公张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判断善恶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在迎合君主的喜好,极端个人主义。妾妇之道。

  3、孟子首先对景春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接着正面提出了何谓大丈夫的标准。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4、古往今来,你认为哪些人算的上是“大丈夫”?

  五、读出感悟

  1、在你的心中大丈夫的标准是否有新的认识?并谈谈其的现实意义。

  结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谈。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们对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有了新的认识。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

  七、作业布置

  《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课外阅读《孟子》并积累名言警句。

  八、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移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孟子典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原文: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没有冲突。

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礼吗

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以顺从是为人之妻的道理。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一句被众人置之座右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即出自亚圣。

孟子故居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凫村内,是孟子的出生地。

村内东西大街为“孟子故里街”,路北座北向南为孟子故宅,现存正殿一座。

殿前一池,名“孟母池”,池西有一南北流的小河,名白马河,过河上小桥西行,路南为“孟母故井”,为孟母当年汲水处,后人曾多次重修

孟轲成为孟子实有赖于他母亲。

父亲在孟子三岁时过世,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母亲以家庭纺织糊口。

但她是个有坚强意志和主见的妇人,不顾生活艰辛,为了少年孟轲能够得到良好教育,曾三次搬家求师,使孟子成材,不以贫者自贫,为孟子树立了“贫贱不能移”的榜样。

孟不学好之时,母亲断然破坏织机来教谕他,使之认识错误,母亲对孟子的一生影响不容置疑。

受母亲严格的管教,我猜想孟子的神情是严肃冷峻的,他的这种性格也可以在悲天悯人的传世言论里读出来,就像杜甫。

孟子的生卒年至少存在三种以上的说法而不可考究。

他大致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他的悲悯性格也来自于他是一场又一场血腥战争的目击者。

当时的战争—比如长平战役之后,秦军将40余万赵国战俘活埋

虽然军人有杀降不祥观念,但是战争的残酷已经使各国的战争机器失去了人的理性。

当时可谓全国皆兵,各国男子自15岁至60岁的男子都必须为国家服兵役,这实际上是所有15以上的男子,因为古代男子平均寿命绝对达不到60岁(新中国立国40年才达到人均69岁

也有统计数字指出秦国在兼并战争中杀死各国士兵达192万人

因此,他实在很难做到和他的祖师—大成至圣的孔子那样有一付悠闲雅致的心情,孔子对他的学生曾子在春天里游泳、唱歌、散步的理想描述很得意。

因此就个人性格而言,孟子可能是容易使人沉闷的人,但他的思想使人敬重、景仰。

亚圣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他的平民思想和现实批判的言论,对混乱的世间和艰辛的民生表现出深深的关怀,于今天仍不失利器之功效。

孟子曾咒骂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就遣责了社会不公,更是直指各国君主进行战争带来对社会的破坏和对生命的残害。

太史令为孟子撰传时读到孟的书,读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一段时,扔了书大发感叹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

当君主只顾谋求公室的私利、大臣只顾追逐家族私利、士人只顾蝇营个人私利,那么社会的混乱也就产生了。

与肯尼迪总统问“我为国家做了什么”相比,梁惠王“问利”实在问得太市侩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次之,君主则又比国家为轻。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更是直言,当君主危害到国家时,君主是可以更换的,而人民是不可取代的,这是在“天子受命于天”的时代公开宣讲啊,也是算大胆了。

当然,当日的专制已被不停的兼并战争削弱,而更严厉的专制时代还在100余年后而还没有到来。

由民贵君轻又指出了“民心”的重要,“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因而这个天道—就是民心,得到民心就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孟子也曾对魏王说:“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这句话对于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用钢筋水泥、铁丝网和坦克禁锢人民、防止人民逃亡的做法又何尝不是一个嘲讽呢

正是这些思想发展形成了使他的政治主张,即推行亲民爱民、以民为本的“仁政”。

“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话犹对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国家领导人有教益,当许多大城市在推行“禁乞法律”时,当警察驱赶乞讨者时,这些城市管理者是否对着孟子的这句话进行过反思

当官府以乞讨者有各种违法犯罪的行径而行驱逐政策,何异于官府陷害民众

孟子为什么这么说

他认为,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作为生活保障,却又能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恐怕只有贤达之人才能做到。

一般的民众,假如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便不会安定,便会放纵、奸诈、欺骗、无所不为、挺而走险,等到这些人犯了罪,然后国家用刑罚惩罚他们,等于国家用罗网故意引导民众而捕之。

因此,贤明的君主为人民大众创造稳定的生活,不使他们流离失所,使他们上可以奉养父母,下可以养活妻子儿女,“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已经是对管理者的最低要求。

而今天的某些城市管理者不仅没能使之有“恒产”反而驱逐他们,这是以民为本的“仁政”吗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理解

对于字面意思很明白的。

百我要说的是:每个人本身只有一个自己,要坚度定的做自己,唯一的自己,不随时间环知境地域等改变而改变,在面对一切暂时不属于自己的外在道事物保持一颗明朗宁静的心,不盲目的追求,导致自己陷入绝地。

自己就是自己。

做你自己,内不为别的而改容变的自己。

说得有些模糊,只求一点通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