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想

日期:2022-01-10

这是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想,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想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想第 1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要点: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会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口算下面各题:

A、36+29 29+36

B、68+51 51+68

C、72+13 13+72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口算练习的导入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身边的数学引入

教室里有男生( )名,女生( )名,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列式解答,观察两个算式说出你的发现。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像这样的算式你写得完么?

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动手画图案来表示

你会字母表示吗?

教师板书:a+b=b=b+a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身边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的特征,并对其结果进行猜想,然后举例验证,再得出规律。再通过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类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样就是归纳、抽象的过程层次分明,步步逼近,学生易于发现和理解。接着我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主题图的内容?(学生回答)

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4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88+104+96 88+(104+96)

= 192+96 = 88+ 200

= 288(千米) = 288(千米)

3、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样的规律,我们也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教师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特征、举例验证、得出规律、用字母表示出公式。这样就是归纳、抽象的过程层次分明,步步逼近,学生参与过程中易于发现和理解。

三、课堂检测

1.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 ) ( )+65=65+35

78+( )=43+( ) a+12=12+( )

个别学生出错,指名说出出错原因,自己纠正。

2. 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 )

(130+(70+4)=(130+ )+( )

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

4. 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课本19页练习五第4题

四、拓展练习: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下面各题。

368+2649+1351

197+(54+203)

358+78+42+22

集体计算,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典型错例指名黑板前计算,然后集体讨论,共同纠错,最后由计算错误同学自己说出错因,并自主改正。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时紧密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并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大部分练习都由浅入深争取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练习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题教师以错题为例,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做题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吗?

学生总结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易错点,以此来提醒自己和大家,减少出错率。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武安市活水乡陈家坪小学 李彦平

上完《加法运算定律》一课,我的感受很多。本节课上我先用25+32与32+25之类的口算练习为本节课知识进行铺垫,然后先用学生身边的有趣味的数学导入加法交换律,并进行推导、举例论证、找特征、用字母表示这一系列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导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推导过程整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加法结合律。最后巩固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加法运算定律在练习题中的应用,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尽心设计题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找出典型错题,师生共同探讨找出问题源头,共同找出解决方法。最后不但要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还要对做题中易错点进行总结提醒。课上需改进之处有:

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下来,除在导入环节身边趣味数学学生有点兴趣外,剩下的时间里积极性不高,与教师互动环节配合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待提高

课上学生有一定的反思意识,但是反思能力低下,语言表达没有针对性,甚至有些同学的发言是无效的。

三、教师课上简单问题复杂化

课上有些知识是学生能够明白的教师可以不要过多的讲解,甚至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我的首要任务,力争打造高效、实效的数学课堂。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想第 2 篇

  最近,有幸听了东洲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选手俞老师执教的数学人教版教材《加法运算定律》,听后深受启发,东小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提供学生发现运算定律

  课的一开始用讲故事形式导入,既吸引学生又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又直接切入教学内容。故事为:猴妈妈给小猴子吃桃,规定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小猴子感觉这样吃少了。猴妈妈改变成早上吃3个,晚上吃4个,小猴子感到很高兴。老师问:小猴子占到便宜了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明确了第一种分法是3+4,第二种分法是4+3,实际上是一样多的,从而引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7+8和8+7许多这样的例子,其结果是一样的,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并要归纳这些数学现象,并且明白这个现象的实质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从个别现象类推中引导学生概括运算定律

  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出示学校三个班参加冬季三项比赛的人数,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对本节课需要引入新知研究的问题“三个班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怎样计算?”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学生多种计算算式中列出28+17+23和28+(17+23)、23+28+17和23+(28+17)等,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的新知研究从根据相同和不同之处迈向概括出了加法结合律。接着又通过一组题组让学生分组练习,通过分组练习学生体会到加法结合律的存在对计算时的简便之处,教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让学生个别现象类推到引导到概括出加法结合定律,教会了学生的认知方法。题组为:(69+172)+28、(207+155)+145,69+(172+28)、207+(155+145)。

  三、从具体练习应用中启发学生体会定律优越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感知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计算的简便之处。如何让学生感知?执教者通过对填空题的抢答:204+57=57+□、(45+36)+64=45+(□+□)、57+65+135=57+(□+□)、23+46+77+54=(□+□)+(□+□)及对题目74+102+98你认为怎样计算方便,把学生引入了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领域,这个引入不是强制的,而是学生自觉获得的需要,也是对新知学习价值的创生。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想第 3 篇

  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教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初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本节课,我利用三代导学案进行教学,让学生依据自学导读单在前一天晚上自学本节课的内容,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表达方法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们就直接同桌交流自学导读单内容,老师只巡视,不讲评。在交流完自学导读单之后,我们就开始完成分层训练的第一题,这道题是根据已知的等式,写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及字母表示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所以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其实分层训练第一题的处理,承载着教学新知的任务,只不过这个新知学生已经提前预习了,课堂上只是一个学生的展示和老师的点拨。分层训练的第二题,是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填空,对运算定律起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分层训练的第三题是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到这种题,所以就安排学生先做第一题,并让两个学生演板,一个学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并不简便,另一个学生是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因为后两个数正好能凑成整百的数。这样,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哪一种方法简便,并且知道了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放在一起相加。接着,让学生完成后两道题,这时,应该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比较顺利的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困难,我看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发现哪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通过今天的作业来看,今天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好,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加强练习,不断提高运算的能力。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交流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还不能做到完成后就自觉交流。全班的交流也应该有选择的进行,而不是每道题都交流,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对重难点的内容加以练习和点拨。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是找出算式中哪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课堂上应该把这个方法告诉学生,比如看两个数个位上的数能否凑成整十数。还有学生的做题格式,还需老师的示范。

  总之,本节课看似流程齐全,学生活动积极,但是细节处理还不够得当,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想第 4 篇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接着,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等等。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生答:因为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对加法结合律的教学看法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延续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出等式;再给出两组式子,通过计算得到也能用等于号连接;然后学生自己举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加数位置没有改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和没变。这样的教学显得顺畅,但是新意不够,学生投入的激情不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