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5

日期:2021-11-21

这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5,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5第1篇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5第2篇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三、作者简介

  回顾以前学过的诗句,体会孟浩然的思想情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有《孟浩然集》

  四、初步感知这首诗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否只是描写洞庭风光的诗歌?

  明确:重在:赠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时当朝宰相]

  2、这是一首干谒诗[求取,谋求,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3、补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五、课文研讨

  1、这首诗属于五言律诗。前四句写景,写洞庭湖的壮阔气魄。

  2、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3、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虚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为水面蒸发出来的水气,将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湖水丰厚的蕴积,使周围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滋养哺育,才显得郁郁葱葱,草木繁茂。而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是观赏洞庭湖的胜地],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前四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引导学生想象联想,调动所有感官,体会岳阳楼的浩瀚气势。

  5、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用典]

  赏析: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书.说命上》中有“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表明自己推重对方]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5第3篇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 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5第4篇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2学情分析

色彩和谐的背景画面,曲调优美的音乐,使美的空气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

3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2、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多媒体出示] (学生齐读)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帮你充充电:[多媒体出示] (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

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以上资料摘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明确工具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根据方法学生赏析诗歌 :

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诗歌的前言介绍,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多媒体出示] (学生默读)

1)请你品味:(诗歌的语言)

抢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它描写的对象的是洞庭湖。写出景物水气蒸腾、广阔浩大、波涛汹涌……的特点。*诗人婉转地向张丞相表白心愿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说一说:

你对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为欣赏,为什么?*朗诵——背诵——默写名句。

2)请你想象和联想:

*听“唱诗”闭目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讨论: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引导想象,加深印象;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多媒体出示] (学生齐读)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帮你充充电:[多媒体出示] (学习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

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以上资料摘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明确工具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根据方法学生赏析诗歌 :

第一步、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情):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诗歌的前言介绍,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诗意,将捕捉的重点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好记号。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疑问,感受小集体的力量。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多媒体出示] (学生默读)

1)请你品味:(诗歌的语言)

抢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它描写的对象的是洞庭湖。写出景物水气蒸腾、广阔浩大、波涛汹涌……的特点。*诗人婉转地向张丞相表白心愿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说一说:

你对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为欣赏,为什么?*朗诵——背诵——默写名句。

2)请你想象和联想:

*听“唱诗”闭目想象诗中之境,体会诗人的情怀。

*讨论: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明确: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引导想象,加深印象;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