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反思简短

日期:2021-12-14

这是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反思简短,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反思简短

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反思简短第 1 篇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将心理的变化融入其中。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险场景中相关资料和野外探险的常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谈话导入,诱发探险欲望

  1、同学们,刚刚探险家,确实值得我们佩服,他们是勇敢,顽强,刚毅,智慧的化身。

  2、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深处都藏着一个梦,那就是探险的梦。今天这堂作文课,姜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圆这个梦想,进行一次假想探险。

  二、进行设想,形成探险计划

  (一)确定人员组成

  1、要去探险呀,首先我们就要成立一个探险小队。我们来看这张图表上的要求,请你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2、团队很重要,所以请你做出慎重的选择。你的选择是?

  (二)确定探险场所及装备

  1、下面我们就要确定探险的目的地了,你想去哪里?

  2、大家想去的地方还真丰富,探险家去探险的地方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说说看——人迹罕至,充满未知,危险重重……

  3、了解了你们即将要探险的地方,还愿意继续到那里去探险吗?咱们得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你说应该先要做哪些准备呢?

  4、(交流)

  三、创设情境,想象探险之旅

  (一)带入情境,想象环境

  1、让我们带好行囊,乘坐飞机,前往各个探险地(伴随飞机起飞声)

  2、经过漫长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探险之地。(板,入险地)你来到了哪里?

  (二)音乐渲染,想象险情

  1、也许,更多的秘密在探险之地的深处,让我们闭上眼,跟着音乐往里走……(音乐节)更危险的,也许是在更深的`地方……(音乐)

  2、请大家睁开眼睛,在刚才的假想探险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你遇到了哪些危险,(板,遇险情)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请大家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

  四、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

  1、咱们的探险之旅,非常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拿起笔来,让我们记录下来,记录探险过程中难忘的时光。

  2、学生完成片段练习。

  五、交流赏评,重温探险时刻

  1、来吧,让我们一起分享探险的精彩时光吧!

  2、(相机点评)

  3、老师也在写出了自己的探险人生。(出示片段)

  4、看着老师写的这个片段,你比较欣赏什么地方?

  5、接下来,请同学自己认真看自己写得片段,找出自己认为写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补充上几句话。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时间3分钟。

  六、课外延伸,激励探险志向

  1、大家可以一起合作编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神奇的探险之旅》(完善板书),愿意做这件更加了不起的事吗?

  2、最后老师再给你们一个建议:课余可以一起去看看有关探险的书。(板书:

  神奇的探险之旅

  过程具体入险地

  个性鲜明遇险情

  融入心理脱险境

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反思简短第 2 篇

活动目标:

  1、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动作较灵活的四散追逐跑。

  2、通过游戏,提高四散追逐跑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要安全用电。

  3、在活动中注意安全,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大灰狼头饰一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动物模仿操

  能听音乐跟着老师做操。

  2. 基本部分

  (1)新授“电羊”的游戏。交代游戏名称,介绍游戏玩法、规则、边讲边示范。教师请小朋友扮小山羊,这当中有老师事先指定的几名“电羊”。小羊在场地上一边玩耍,一边念儿歌:“头上两只角,身上长白毛。爱吃青青草,咩!我是小山羊。”另选一幼儿扮大灰狼,背对“羊群”站立。儿歌念完,“大灰狼”转身喊:“我来吃羊啦!”即追逐“羊群”,“羊群”四散跑开。如果大灰狼捉住了“小山羊”,就可把“小山羊”带出场外。如果“大灰狼”抓住电羊,电羊就发出“的铃铃”的声音,“大灰狼”触电,站着不能动。千万注意,不能让“大灰狼”和其它“小山羊”知道谁是电羊。

  (2)让幼儿学念“小山羊”儿歌数遍。

  (3)幼儿玩电羊游戏数遍后,教师鼓励小山羊不要被大灰狼抓住,表扬没被抓住的幼儿。而“大灰狼”抓“小羊”越多越能干。

  活动结束:

  玩民间游戏“炒蚕豆、炒豌豆”数遍。简单小结,表扬机智、勇敢的小朋友

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反思简短第 3 篇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将心理的变化融入其中。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险场景中相关资料和野外探险的常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谈话导入,诱发探险欲望

  1、同学们,刚刚探险家,确实值得我们佩服,他们是勇敢,顽强,刚毅,智慧的化身。

  2、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深处都藏着一个梦,那就是探险的梦。今天这堂作文课,姜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圆这个梦想,进行一次假想探险。

  二、进行设想,形成探险计划

  (一)确定人员组成

  1、要去探险呀,首先我们就要成立一个探险小队。我们来看这张图表上的要求,请你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2、团队很重要,所以请你做出慎重的选择。你的选择是?

  (二)确定探险场所及装备

  1、下面我们就要确定探险的目的地了,你想去哪里?

  2、大家想去的地方还真丰富,探险家去探险的地方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说说看——人迹罕至,充满未知,危险重重……

  3、了解了你们即将要探险的地方,还愿意继续到那里去探险吗?咱们得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你说应该先要做哪些准备呢?

  4、(交流)

  三、创设情境,想象探险之旅

  (一)带入情境,想象环境

  1、让我们带好行囊,乘坐飞机,前往各个探险地(伴随飞机起飞声)

  2、经过漫长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探险之地。(板,入险地)你来到了哪里?

  (二)音乐渲染,想象险情

  1、也许,更多的秘密在探险之地的深处,让我们闭上眼,跟着音乐往里走……(音乐节)更危险的,也许是在更深的`地方……(音乐)

  2、请大家睁开眼睛,在刚才的假想探险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你遇到了哪些危险,(板,遇险情)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请大家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

  四、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

  1、咱们的探险之旅,非常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拿起笔来,让我们记录下来,记录探险过程中难忘的时光。

  2、学生完成片段练习。

  五、交流赏评,重温探险时刻

  1、来吧,让我们一起分享探险的精彩时光吧!

  2、(相机点评)

  3、老师也在写出了自己的探险人生。(出示片段)

  4、看着老师写的这个片段,你比较欣赏什么地方?

  5、接下来,请同学自己认真看自己写得片段,找出自己认为写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补充上几句话。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时间3分钟。

  六、课外延伸,激励探险志向

  1、大家可以一起合作编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神奇的探险之旅》(完善板书),愿意做这件更加了不起的事吗?

  2、最后老师再给你们一个建议:课余可以一起去看看有关探险的书。(板书:

  神奇的探险之旅

  过程具体入险地

  个性鲜明遇险情

  融入心理脱险境

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反思简短第 4 篇

 活动目标:

神奇的纸科学教案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

  “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