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反思

日期:2021-08-29

这是书湖阴先生壁教学反思,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反思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3、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4、再次,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反思第2篇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自学提示(四个明确)

  1.学习第二首古诗。

  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会认生字词,会背、会正确默写古诗。

  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

  1、第二句学生不易理解诗意,诗句翻译不够连贯。

  2、不能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解决办法预设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古诗,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茅檐畦排闼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古诗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理解诗意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默写古诗

  2.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书

  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庭院景致门前景物

  拟人手法

  教学反思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反思第3篇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自学提示(四个明确)

  4.学习第二首古诗。

  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会认生字词,会背、会正确默写古诗。

  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

  1、第二句学生不易理解诗意,诗句翻译不够连贯。

  2、不能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解决办法预设

  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

  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古诗,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茅檐畦排闼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古诗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理解诗意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默写古诗

  2.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庭院景致门前景物

  拟人手法

  教学反思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反思第4篇

 一、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讲:

  ①"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②"静",通"净"。

  ③畦(印),田园中的小区。

  ④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

  ⑤排闼(伯),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按:"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人。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问: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问: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士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打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问: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由发言)

  三、总结。

  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